常見問題
這個計劃是否免費?
計劃內的學校講座、工作坊及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均費用全免。
參加工作坊的對象及資格?
工作坊只限已報名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的學生及其負責老師參加。有關學生及老師可報名參加不同級別的工作坊,惟每個級別的工作坊只可參加一次。
計劃適合那個年級的同學參加?海外學生可否參加?
-
計劃適合現正就讀中二至中五的本地學生。歡迎修讀任何科目,對STEM有興趣的學生參加。
-
參加「挑戰」的學生必須為在香港就讀中二至中五,並組隊經由學校提名參加。年齡不足18歲的參加者須獲其父母或監護人同意方可參加本計劃。
計劃以甚麼語言進行?
學校講座及工作坊主要以廣東話進行,講座資料以中文為主,並按需要輔以英文。主辦單位亦會按需要提供英語講座。
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的參加隊伍可以中文或英文提交建議書。
參加者會得到參加證書嗎?這個計劃可以計算入「其他學習經歷」時數嗎?
參加者在完成了工作坊以及提交「挑戰」的建議書後,主辦單位均會發出證書乙張。
關於學校講座
學校講座何時進行?
學校講座會於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間進行; 主辦單位會聯絡學校落實有關日期及時間。
學校講座的要求?
如講座參加人數多於100,港鐵同事將到訪學校。如參加人數少於100,學校可考慮參加聯校講座。
學校需要為講座提供甚麼設施?
學校需要提供一個足以容納所有參加講座的學生的活動室或禮堂,該場地需要備有音響、接駁電線、投影機等演講設施。主辦單位將會自行帶備手提電腦。
關於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
參加「挑戰」的同學需要有甚麼技巧嗎?
參加「挑戰」的同學毋須擁有特別技巧。主辦單位歡迎就讀任何科目的學生參加。
參加隊伍提交的建議書有哪些要求?
隊伍亦須運用IoT及 AI概念製作模型,以micro:bit製作不大於300 mm x 300 mm x 300 mm的模型。模型須包含及回收物料(例如:紙板、木箱、鋁罐、瓶子)。
主辦單位將會送予每組參賽隊伍IoT:bit Kit 一套以製作模型,並為參加挑戰的學生及負責老師提供不同的micro:bit工作坊。
學生及老師是否必須參加工作坊?
不是,參加挑戰的學生及老師可自由選擇參加工作坊。
工作坊將於何時進行?
工作坊將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進行,只限參加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的學生及負責老師參加。每位學生和負責老師只限參加每個級別的工作坊一次。
參加隊伍是否必須參加學校講座?
報名參加學校講座,方可為學生組隊報名參加「挑戰」。講座將提及有關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的資料。
參賽隊伍可否重用曾參加其他比賽的構思及設計參加「STEM創未來」挑戰?
主辦單位不接納曾於其他比賽中獲獎的「挑戰」計劃書/作品。如參加其他比賽的計劃書/作品未曾獲獎,而參加隊伍對計劃書/作品有作出優化及改良,並在建議書中加以闡述,則有關計劃書/作品將會被接納。獲獎指所有得獎項目及組別的獎項。
若參加「挑戰」的隊伍希望將計劃書/作品內容送往參加其他比賽,請事先通知主辦單位及獲得書面同意方可參賽。如該比賽由商業機構主辦或協辦或獲商業機構贊助,將不被接納。
參賽隊伍可否提交多於一份的建議書?
每支參賽隊伍只限提交一份建議書。
參賽隊伍可以將參賽構思作其他用途嗎?
可以,如有關構思不是用作參加其他比賽。但在任何情況下,港鐵公司均擁有及保留推廣此設計及構思的所有權利。
入圍隊伍需要為「概念展示日」預備甚麼?
每隊入圍隊伍須以廣東話或英語向評判圑介紹構思及模型,之後會有答問時間。
入圍隊伍將被邀請參加在「概念展示日」前舉行的簡介會。
參加的學習交流團需要付什麼費用嗎?
港鐵公司將負責學習交流團機票、住宿、目的地交通及膳食費用。
因應教育局最近公布全港中學分階段復課的最新安排,我們樂意配合學校重新舉行校內講座。我們將會聯絡早前曾報名的學校,以了解其需要及作出安排。有興趣的學校可透過以下方法,與合辦機構昭悅教室何小姐聯絡或查詢﹕
電話:6385 8632
電郵:venus.ho@anbhk.com
我們再次衷心感謝一眾學校師生對我們的支持。